2020年,是株洲所决胜十三五、擘画新蓝图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为贯彻落实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精神,收官十三五、建功新时代,充分展示株洲所优秀基层员工干事创业风采,从即日起,所党委宣传部联合所工会开展“基层采风”系列报道,以起到弘扬先进、示范带头、激励斗志、鼓舞干劲的作用,有效助力公司责任文化建设。
从2008年入所,易彦青与风电产业结缘已有12年。前10年,易彦青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在传动链整改等项目中,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行业内相关共性问题带来解题方案或探索。近2年,他作为项目经理,一度承担河南、广东等地区10余个项目,虽然任务繁重,但他却全力保交付,赢得客户称赞。
岗位在变,初心未改。多年来,无论身处何职,无论问题多么棘手,易彦青始终能顶着压力出色完成任务。
2019年夏天接手封丘黄池项目时,易彦青担任项目经理不到一年。可他要面临的问题,资深项目经理也深感棘手。
这是株洲所首个以PC模式(供货加吊安装)执行的项目,包括首个140米高塔项目、首个WT2500D146机型项目,全场共有16台风机需完成吊装。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是公司风电产业“进中原,定天下”战略开启序幕之作,绝不能搞砸。
“困难都是全新的,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但使命必须达成。”易彦青说,当时产品尚未完全定型,16台风机吊装的交付压力不小,可谓困难重重。
一到项目现场,易彦青迅速投入“战斗”,和客户深入沟通了解对方需求;与当地相关部门建立联系做好协调;和同事一边奋战一边摸索PC模式操作规范。由于供应商变更影响产出等原因,2019年底,16台风机吊装只完成了12台,其中4台做了吊装,8台实现并网。
3月1日,疫情风险尚未完全解除,易彦青毅然“逆行”,乘坐高铁再转换各种交通工具赶赴项目现场。高铁路过武汉站,车站空空荡荡。抵达封丘时,他又听说当时县域有5人确诊。
顶着疫情风险抢工期,这种情况前所未有,也让困难翻倍。“只要防疫出了疏漏,整个项目就必须停工。”易彦青深知责任重大,对新加入的工作人员统一做核酸检测、协调储备防疫物资、严格落实工作人员戴口罩、测体温等制度,严防死守做好疫情防控,为推进项目进度打下坚实基础。
每天早上7点多,易彦青从宾馆出发,回来往往是晚上8点甚至更晚,鞋底沾上了厚厚的泥。知道家中妻子担心,他总会抽空和妻子发视频报平安。屏幕上的对方,真实的距离相隔千里,但看到妻子和不到2岁的“二宝”,易彦青心里踏实,瞬间又生出了浑身的干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奋战”一个半月,易彦青带着团队实现项目顺利完工,帮助项目客户达成集团内2020年首个复工、首个风机吊装完工、首个全容量并网项目,取得双赢。
2008年8月,易彦青由社招进入公司,师傅带他实习的阶段,易彦青勤奋好学,主动熟悉产品情况,积极完成每一项工作。
在风电事业部内部,产品质量被视为生存底线,容不得丝毫马虎。易彦青记得,“查线过程比较繁琐,要查几百条线路,如果没和查线的同事配合好,稍有差池就要重来。”
对交付出去的每台机组,公司也会收集它发生过的故障,进行分析归类,提出解决方案,并以产品质量周报的形式反馈给各个环节,从而形成闭环。
2011年起,各风场投运机组爆发共性的发电机质量问题。查找问题阶段,易彦青辗转去过山西、辽宁等多个基地的风场做测试。冬天的风场气温严寒,易彦青和同事为了测试,要守在风场跺脚搓手“等风来”。2011年底,当他乘坐航班从大连赶回株洲,距离农历春节的到来,只差最后一个小时。
通过前期工作,易彦青发现问题原因在于发电机轴电压偏高,造成轴承电蚀。2012年7月,公司成立主传动链整改项目组负责攻关。易彦青作为项目执行经理,带领项目团队攻克行业内共性的轴承电蚀问题,并组织完成1000余台风机的批量性现场整改,有效提升了风机可利用率。由于贡献突出,他2012年被评为株洲所“质量先进个人”。
随着整改项目实施,天元发电机固有问题得到进一步认识,对下塔发电机进行改造性修理被提上议事日程。2014年初,公司“发电机改造性修理”立项,以期彻底解决天元发电机各类固有问题。
2014年至2015年,易彦青负责事业部天元发电机维修项目,带领项目团队针对天元发电机共性设计问题,制定维修方案,为故障下塔的发电机再次利用提供保障。
项目期间,易彦青组织完成120台故障下塔发电机的维修,原本目标是降低质量损失970万元,他带领团队超额完成任务,实际累计降低质量损失达2520万元。
从做质量安全到担任项目经理,易彦青都取干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虽然跨界显得顺畅轻松,但成功不是随随便便来的,他身上的一些特质是他获取成功的“秘诀”。
易彦青年幼时,爷爷戒烟的故事给他留下深刻影响。老爷子抽了30多年的烟,说要戒,硬是戒掉了。这种言出必践、严于律己的精气神,在易彦青身上得到了传承。
认准的事,一定要干成,让易彦青练就了强大的抗压能力,也让他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以至于他总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从小热爱足球的他,也深知团队配合与协作的重要性。“好的团队不需要逞能的英雄,而需要能相互配合、一起走向胜利的人。”这是易彦青的工作理念。
2019年的青海华电都兰诺木洪二期风电项目,场区海拔近3000米,总装机容量50MW。为助力客户实现9月30日全场并网节点任务,易彦青统筹协调,与同事克服高原反应、强风沙、强紫外线台风机调试并网。被问及成功原因,易彦青云淡风轻地说,“就是兄弟们一起干出来的。”
在同事们看来,易彦青始终追求“完美主义”,力求把事情做到最好。对于工作疏忽给项目拖后腿的行为,他会对事不对人地坦率指出,“急的时候还会拍桌子”;而对客户的需求,他总能冷静、耐心地予以解释并加以沟通,“仿佛没有一点脾气一样。”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事干成,把事干好。”易彦青坚定地说道。
换个赛道还能干出成绩、收获成功的人,靠的肯定不是运气,而是自身具备成事的特质。当重重压力接踵而至,绝不退缩是一种勇气,挑起重任是一种担当。在化解困难的过程中,沉着应战、见招拆招方能培养大将之风。只有将一次次磨炼沉淀为对干事创业的执著,终将能百炼成钢,无论被放置在何处,都将闪烁耀眼光芒。
本文由:意昂体育发电机维修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