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工业报整版刊载中心产融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时间:2024-10-19 19:50点击量:


  2018年2月22日,中国工业报第六版整版刊发了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产融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包括中心政策规划部李伟、邢天添、宋晓旭等3名同志联合署名文章《精准支持实体经济 产融合作备受推崇》,以及家电行业产融合作基本情况及案例分析材料。现予全文转载如下: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工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基本建立起了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伟大转变。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余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如钢铁、家电、造船等产品产量达到全球的50%以上。第三阶段,也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将进入“两个强国”建设的阶段,将从工业大国进入工业强国的行列。在这一阶段,金融将成为主导和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产融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产融合作是当前顺应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需要的经济发展政策,对于促进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不仅是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和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和金融业应对种种挑战的重要手段。

  产融合作是指在遵循“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原则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引导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通过信息、资金、服务、管理等相互对接合作,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基础,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为目标,实现产业与金融业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一种组织格局。

  产融合作是国家执政理念和施政方针在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推进实体产业与金融产业平衡有序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国家统筹协调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产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国家竞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

  产融合作的参与主体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目前,产融合作的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银企对接融资平台、风险资金池、风险担保机制;建立产业投资基金、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行公司债、财政贴息、出口信用保险、再保险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等。以融合方向划分,可以分为从融到产和从产到融;以具体渠道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产融合作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也在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做大做强的需求强烈,同时金融机构寻求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需求也越发强烈,产融合作能够实现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多方共赢。

  第一,当前产融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有近1万家,中型企业3.5万家,规模以上的小企业30多万家,资金需求量大,急需通过金融之水,融通企业发展之路。同时,大型企业核心企业熟悉行业和企业特点,在加强监管风险的前提下,开展产融合作有利于创新金融服务内容和模式。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获得了对重点企业的重要业务后,金融业务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瓶颈期,支持核心工业企业推进产融合作,利用有利于金融服务的转型升级。

  第二,产融合作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由于产业和金融业聚焦于各自领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途径和机制,对对方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缺乏准确的把握和了解,无法实现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对接。产融合作可以实现宏观政府层面和微观企业金融机构层面的互联互通,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对政府来说,可以发挥了解行业企业、熟悉产业政策的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引导金融资本精准高效配置。对金融机构来说,能够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制定针对性强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实现对企业的精准支持。对企业来说,可以将融资需求通过信息渠道及时传递给银行,减少企业自身贷款信息获取难度,帮助企业及时获得贷款和金融服务。

  第三,产融合作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推动力,是大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建设制造强国,需要通过深化产融合作,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促进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向制造强国重点产业和领域集聚,以此形成建设制造强国的强大推动力。产融合作可以助力实体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主业发展,多元化经营以分散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与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强实力抵御竞争风险,提高竞争实力。

  第四,产融合作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金融改革必须积极稳妥;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实体经济健康稳定是金融安全的保证,只有建立在健康实体经济之上的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因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离不开政府、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及中央和地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积极配合、协同互动,共同深化产融合作。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大金融对制造强国建设的支持力度,给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按照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2016年3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紧密合作,有序推动了我国产融合作开展实施,各地、各企业、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产融合作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好的路径和模式。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工作开展。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习指出,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金融与实体经济是互促共生的关系,没有产业支撑的金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理也强调,要走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盘棋。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由工信部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制定银企对接方案,推动产融合作。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为开展产融合作提供了根本指导,并对深化产融合作进行了相关部署。

  其次,搭建产融工作对接平台,促进资源有效配置。通过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了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通力协作,促进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部门的流入,既有效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了产业资源、金融资源、政策资源等各类资源的有效对接。目前,各地建立了工信、财政、金融监管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产融合作平台。例如,江西、贵州等9个省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融资需求网上申请、及时汇总、分类整理、及时推荐,提高了银企对接的效率。

  第三,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精准支持产业发展。通过推动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制定精准的差异化信贷政策,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培育战略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机构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他重点领域实施了信贷精准投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产业需求以及科技型企业、初创型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商标权、碳排放权、订单、仓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融资服务。四川省推出“科创贷”、“成长贷”、“壮大贷”等产品,支持科技创新;河南省内多家银行为小微企业定做了“茶益通”、“起重贷”、“厂房贷”等数百种融资产品。

  第四,建立融资需求清单,促进银企对接合作。当前,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现状,通过建立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清单,促进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信息对接。据统计,目前已有18个省市通过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清单,汇总了超过几十万家企业和十几万个项目的融资需求。在加强银企对接方面,发挥政府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优势,各地政府组织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了项目洽谈会、银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第五,开展城市试点,探索产融合作有效模式。为推动产业和金融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通知》(工信部联财〔2016〕237号),组织开展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旨在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产融良性互动、共生共荣提供样板。2016年底正式发布了北京市海淀区等37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名单。据统计,这批试点城市聚集了我国重要的工业资源,经济总量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金融资源占我国的五分之一,城市类型多样,有利于探索多种产融合作模式和各类综合政策组合效果。目前产融合作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试点城市都已建立了市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了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第六,发挥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用,持续推进产业链金融。产业链金融具有广泛性和信用强的特点,基于供应链交易所产生的资金融通,业务真实可控,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已有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集团成长起来,布局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制造业大企业集团的重要战略选择,核心大企业集团正在登上产业链金融的舞台,发挥着巨大的引领作用,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全国共有24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法人机构,全行业累计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涉及金额约5079亿元,为小微企业累计提供融资支持1392亿元。

  第七,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渠道。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债权、股权融资,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步伐。2016年,工信部与上交所签订合作备忘录,组织动员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上市融资。据统计,2016年以来,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数量占比分别达57.8%和79.6%;制造企业在上交所发行公司债近2900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备案357个,发行总额4462亿元。2017年,工信部与证监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重点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第八,发挥财政引导作用,增强政策有效性。在推动产融合作过程中,各地通过贷款贴息、融资费用补贴、建立贷款风险资金池等多种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政策协同,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比如,四川省建立了贷款风险分担机制,设立“园保贷”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并在全省各市州进行复制。此外,各级政府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方式支持产业发展,这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府出资设立的面向工业通信业领域的基金约数十支,基金规模超过数千亿元。

  我国家电行业大企业地位特殊,中小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产业特点决定了家电行业大企业具有发展产融合作的先天优势。

  第一,行业大企业崛起。伴随转型升级、优胜劣汰,我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了大企业崛起的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构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的微观基础。大企业决定了行业主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准,引导着行业经营模式和技术升级的转型方向,承担着行业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以家电行业为例:格力在专业化基础上对质量和产业研发的坚守,美的围绕智能家电的转型扩张,海尔对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TCL生态圈服务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家电行业主流的发展模式,代表着行业的创新转型方向。大企业发展产融合作具有一定的资源和优势,核心企业与产业链上数量众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相比传统金融公司更接近和了解用户,在风险控制上有信息优势。

  第二,行业中小企业众多且融资难、融资贵。家电行业具有核心企业地位明显、产业链条长、链上经销商和供应商企业数量众多且多为中小企业的特点。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信用级别较低、固定资产等抵押担保品少、经营管理不善、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在融资环节存在天然的劣势,传统金融对中小企业信贷覆盖不足。

  第三,传统家电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家电行业需求饱和与产能增长并存,由此造成企业间价格战愈演愈烈。同时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竞争和用户需求的持续变化也对传统制造业企业带来了重重挑战。

  第四,引导和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近年来,国务院多部委联合密集发布多个相关支持大型企业开展产融合作、产业链金融的部署文件,在政策层面引导大型制造业企业积极开展产融合作,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家电行业产业链上的大企业,即核心企业如格力、TCL、海尔等对于产融合作的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探索了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创新模式,进一步扩宽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形式,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对缓解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覆盖了从上游零部件生产到下游废弃产品回收的全产业链条。格力电器下设控股子公司珠海格力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格力财务公司”)是银监会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总资产490亿元,净资产42亿元,服务实体经济,为产业链企业服务。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帮助企业实施供给侧改革,格力财务公司将所有信贷用于支持以格力电器为核心的产业链企业发展。截至2017年4月底,财务公司已累计为格力产业链企业提供957.05亿元的金融服务,有力的支持格力产业链企业的发展,提升了格力的整体竞争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7个方面。

  1、多措并举,支持格力电器产品销售。格力财务公司依托格力对经销商渠道的管理优势,为经销商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目前,财务公司对格力电器产业链下游经销的买方信贷业务已经延展至三级中小经销商,有效提升了对产业链下游经销商融资支持的深度和广度。财务公司为格力产业链下游经销提供的金融支持,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去库存。对格力电器的销售贡献率超过15%。

  2、开拓创新,支持格力电器转型升级。随着格力电器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财务公司创新开发格力战略性发展项目贷款产品,为格力智能装备、新能源、智能家居等战略转型项目生产基地的建设及设备采购提供融资支持。财务公司为格力电器及子分公司提供的金融支持,促进了格力战略转型顺利推进。

  3、丰富产品,支持格力上游供应商发展。格力财务公司于2014年8月获准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成为全国五家试点单位之一。目前,财务公司对格力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开展了“一头在外”的保理、“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等产品,财务公司为产业链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有效地缓解了上游供应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支持了上游供应商的发展。

  4、开展线上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为提高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办理效率,加入人民银行电票系统,财务公司已累计为格力产业链企业办理电子商业汇票承兑金额上百亿元。财务公司还开发了保理融资系统。与格力电器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BAANERP)直接对接,整合了供应链上产品流、信息流、数据流、资金流等信息,实现全流程信息交互,实现单笔信贷从业务申请到贷后检查线上全流程功能覆盖。做到跨区域为客户提供融资业务,提高了服务效率。

  5、普惠金服,降低产业链企业融资成本。财务公司严格落实服务价格相关政策法规,对产业链企业的贷款定价采取跟随市场、定价略低的原则,主动减费让利,参照市场平均利率,为格力产业链企业累计节约了成本,有效降造业企业资金成本。

  6、服务中小微,增加产业链企业金融供给。格力财务公司大力支持格力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在准入条件、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服务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有效创新,坚持为格力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制定了《中小企业客户评级授信管理办法》,采用评分卡制度,解决中小微企业授信难题。财务公司为格力上下游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信贷支持,增加了格力产业链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7、严控风险,资产质量优良。财务公司在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时始终将业务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对所有信贷业务实行全面风险管理,财务公司长期无逾期及不良贷款。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集团,覆盖了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主要环节。2014年TCL集团成立金融事业本部,统筹管理集团公司的金融板块业务。2015年正式成立了TCL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TCL金融提出了“为生态圈伙伴提供简单温暖的产业金融服务”的口号,核心企业通过产业链金融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达到以融促产,实现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三方共赢。TCL认为,生态圈的成本就是TCL自己的成本,供应商的成本会通过价格、质量、供货稳定性等方式传导至核心企业。离核心越远的供应商,尤其是中小企业,越难融到资,融资成本越高,越需要金融服务,所以中小企业是最该支持的对象。

  TCL金控以产业链客户为主要目标,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借助于产业链,把TCL集团获得的信用、资金和管理资源优势等资源,以较低成本分享给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帮助它们降低成本,提高了产业生态圈的整体竞争力。

  集团财资业务的服务主体是财务公司和香港财资中心,服务对象是TCL集团及成员企业。2017年上半年,集团财资业务板块围绕集团战略目标,在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保障、控制集团财务费用率方面卓有成效,上半年净利润同比2016年增加31.2%,提升了全球资金管理能力和金融市场投资能力。

  产业金融业务实行事业部制管理,按照目标客户群体和业务分类划分为四个事业部:平台金融、对公金融、零售金融、资产管理。

  TCL集团投资了多家持牌金融机构,主要在银行、基金、消费金融、租赁、保险等行业进行金融投资。

  发行供应链超短融,定向支持TCL上下游中小企业。2014年TCL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全国首单供应链票据。之后两个月内,全部由TCL财务公司以直贷、票据贴现等方式,定向支持TCL集团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坚持低利率投放,在贸易背景真实的前提下,简化企业请款手续。

  为经销商提供买方信贷、消费分期等金融服务。2015年,TCL为近千家经销商累计提供融资。2016年,TCL实现经销商端金融交易规模数十亿元,累计为数千家小微经销商提供了金融服务。TCL金融的优势在于比传统银行更易获得,同时利率低于民间借贷。

  成立专业的应收账款交易平台“简单汇”,推广商业信用,赋能中小企业。TCL先成立了“T商智汇”产业圈企业联盟,将TCL集团的资源管理能力延伸到产业圈伙伴,共同解决融资、税务、财务、招聘、外汇避险等需求。之后又成立了商业保理公司,累计为供应商提供融资数十亿元,帮助供应商降低约2%-3%的融资成本。

  2015年末,TCL开发出了“简单汇”这一专门的线上应收账款交易平台,将传统保理业务线上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简单汇平台创新性地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以提供核心企业应付账款凭证在线流转为主要功能,以核心企业、供应商及出资方等多方参与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商业信用低成本变现,帮助供应链企业高效盘活应收账款。


本文由:意昂体育发电机维修网站提供